banner

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劳动关系网 >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最新!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实施!36地先行

  今日起在先行城市(地区)所在地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参加个人养老金!

个人养老基金先行城市

个人养老基金先行城市

  我要如何购买个人养老金?

  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或商业银行等渠道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通过商业银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两个账户开立后,就可向资金账户缴费、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年缴纳上限12000元,缴费即可享受税费优惠哦!

  个人养老金可以购买哪些产品?

  可以购买包括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等,具体金融产品由金融监管部门确定并将公布产品名单!

  一、什么是个人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缴费后参加人可以自主购买符合规定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此外,个人养老金还是我国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与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第二支柱)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

  二、为什么要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

  个人养老金是第三支柱里有制度安排的部分,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再增加一份积累,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险需求,实现老年生活更有品质、更有保障。

  三、谁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

  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不论就业形态、就业地域、户籍,只要个人自愿都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

  四、如何参加个人养老金?

  参加个人养老金业务总共有三个步骤:开户、缴费、购买具体产品。

  首先是开户。个人养老金实行账户制,每位参与人都需要开设两个账户,即个人养老金账户及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通过商业银行,可以一次性完成两个账户的开设。

  其次是缴费。参加人每年向账户缴纳个人养老金的额度上限为12000元。参加人可以选择是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缴费,缴费额度按自然年度累计(不超过缴费上限),次年重新计算。

  最后就是“买买买”。参与人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里的资金,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四种金融产品。

  五、个人养老金产品究竟在哪买?

  首先,在养老储蓄方面,参与人只能购买本人资金账户开户行所发行的储蓄产品。

  而其他产品则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理财子公司或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等对应产品发行方渠道,提供资金账户后购买。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银行除了销售自己的储蓄产品,还会代销部分合作理财子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的产品(国务院金融监管机构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也就意味着,可以通过商业银行购买其他种类产品。

  证监会11月18日发布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机构名录和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共37家机构入围,其中券商14家,银行16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7家。

个人养老基金机构销售名录

  六、个人养老金产品和一般金融产品一样吗?

  和一般金融产品相比,个人养老金产品要具备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几个方面的属性。

  《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规定,参加人自主决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品种和金额。个人养老金产品销售机构要以“销售适当性”为原则,做好风险提示,不得主动向参加人推介超出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个人养老金产品。

  七、个人养老金有哪些税收优惠?

  在缴费环节,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

  在投资环节,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此前税率为7.5%),其缴纳的税款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

  八、账户的钱要怎么领取?

  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封闭运行,参加人达到以下任一条件的,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

  (一)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

  (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三)出国(境)定居;

  (四)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

 

相关阅读: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网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 时间: 2022-11-28 09:55

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包括标有“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劳动关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与本网联络,请在15日内联系junbo@hr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