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劳动关系网 >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广深等地住房公积金 已开放全国“异地贷”

     
   在广州缴存公积金的罗女士被单位派到江门上班,决定用公积金贷款在江门市区购买一套带装修的新房,贷款申请很快通过审批,她感叹:“手续并不复杂。”其实,这是“住房公积金全省互认互贷”的一个缩影。

异地贷款

  省政府今年2月底发布的《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及五个行动计划》中提到,将开展住房公积金缴存省内异地互认,推动城市间住房公积金调剂使用。如今,住房公积金全省互认互贷进度如何?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多个城市“异地贷”已经拓宽到全国。也就是说,你在国内任何城市缴存公积金,且符合所买房所在地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均可申请贷款。
  
   “异地贷”已扩至全国
  
   “买楼的时候,公积金贷款利息比商业贷款要低,更倾向于使用公积金贷款。”罗女士说,今年4月底她决定在江门购置房产,售楼人员告知即使公积金在广州缴存,也可在江门申请公积金贷款。
  
   罗女士表示,付清首期房款之后,她选择商业、公积金组合贷款。向银行提交资料时,银行要求提交公积金缴存地开具的缴存流水以及贷款情况证明,其他需提交资料与江门缴存职工一致。随后,她前往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天河管理部开具缴存流水及贷款情况证明,备齐资料交给银行,6月份便收到“贷款申请通过审批”反馈信息。她所购房产总价约65万元,首付两成约13万元,公积金贷款33万元(全装修新房个人贷款可增加3万元),商业贷款19万元。由于8月1日起江门公积金个人贷款实行轮候放款,目前尚未放款。
  
   其实,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江门等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已开放全国“异地贷”。昨日,从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了解到,去年10月底广州公积金互贷范围从珠三角城市拓宽到全国,不受地域限制,在其他城市缴纳公积金也能在广州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深圳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早在去年已全面展开。一名深圳户口职工在广州工作,若要在深圳买房,只要在广州连续6个月按时、足额缴存公积金,就可凭广州公积金中心开具的缴存证明(包括缴存明细)到深圳公积金中心申请贷款了。
  
   多个城市设有户口限制
  
   当然,公积金全省或全国互认互贷,并非意味着只要缴存公积金,就可以在广东任意城市贷款,前提条件是符合当地公积金贷款政策。
  
   然而,广东多数城市公积金贷款仍与户籍挂钩。在广州,职工申请公积金异地贷款必须是在外地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广州市户籍职工;佛山则要求贷款人或配偶为佛山户籍,或者配偶在佛山连续缴存满6个月才可以申请公积金。
  
   惠州公积金管理中心去年12月已实施“互认互贷”,在全国各地住房公积金中心缴存的职工,户籍是惠州的,在惠州购房时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惠州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杨家清说,根据住建部文件,职工在就业地缴存住房公积金,在户籍所在地购买自住住房的,可持就业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具的缴存证明,向户籍所在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深圳、中山对户口也有要求。例如,中山异地公积金贷款对象及条件为:在就业地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中山市户籍职工;签订《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市公积金贷款合作协议》城市(广州、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肇庆)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深圳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
  
   在粤东西北,茂名、湛江、潮州、揭阳、汕头、清远等城市异地公积金贷款均要求购房者具有本地户口。例如,在珠海或揭阳缴纳公积金,要在茂名或湛江买房,必须户口在茂名或湛江才能使用公积金贷款。若户口不在购房地,则不能使用公积金贷款。
  
   互认互贷正按步骤推进
  
   有的城市还有更多要求。例如,在省内其他城市缴纳的公积金,要到韶关买房,申请公积金贷款时,除了需要满足“户口在韶关”条件外,还需要满足另两个条件:一是缴纳公积金年限在半年以上,且没有使用过公积金贷款;二是要有一个韶关户籍、收入稳定的自然人作为共同借款人,并提供其最近三年的社保证明。
  
   珠海、江门、东莞相对宽松,没户籍要求,但东莞要看个人信用状况、首付比例高;珠海、江门异地贷款条件与珠海市普通公积金贷款条件相同,享受市民“待遇”。


  
  

 上一篇:江门下月开始公积金贷款须轮候 最长等6个月

 下一篇:北京:把农民工纳入社保范围中,并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和住房问题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网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 时间: 2016-08-15 08:52

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包括标有“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劳动关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与本网联络,请在15日内联系junbo@hr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