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劳动关系网 >聚焦中国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养命钱”投资,国家有了准确的说法

  老百姓的养老基金以后再也不用全躺在银行账户里贬值了。国务院近日正式出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并最终敲定老百姓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可以投资股票市场,但比例不得高于30%。
  
  仅限境内投资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养老基金)是重要公共资金,也是老百姓的“养命钱”,而在以前由于受到过去政策所限,这笔累计结余3.5万亿元的养老基金只能存银行或者买国债,因而面临贬值的风险。
  
  一方面是养老基金存在银行沉睡,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基金的入不敷出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河北、黑龙江、宁夏三省份2014年的养老基金就出现这种情况。全国范围来看,每年养老基金的支出增幅也超过了收入的增幅。
  
  关于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有关决策层已经研究了多年。其中万众瞩目的焦点就是养老基金是否可以投资股市?
  
  人社部7月初公开征求意见,所获得的意见中61%是支持性意见,其中有一些意见甚至支持投资股市的比例应比30%还要高,但也有不少反对意见认为,投资股市风险过高。
  
  而正式出台的《办法》最终敲定,养老基金可以投资股市,但投入股票、股票基金等股票权益类的投资产品的资金比重,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同时,养老基金投资仅限于境内。
  
  根据官方给出的数字,因为养老基金要考虑到当期发放,预计全国可以进行投资的资金总量约为2万亿元,根据30%的比例上限,也就是说可以投资股票类产品的养老基金最多为6000亿元。
  
  促进经济增长
  
  根据《办法》,除了投资基金,股票,股权,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外,养老基金投资范围还包括:银行存款,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国债,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债券,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企业(公司)债、地方政府债券、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债券回购等20多种投资产品。
  
  如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国有重点企业改制上市,养老基金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参与投资。
  
  量鼎资本管理公司执行董事李春平认为,国内商业保险资金的投资实践来看,保险资金投资如南水北调工程、京沪高铁等关系民生的重大国家项目,不仅能够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有利于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同时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李春平看来,养老基金投资国企改制,也可以为国家经济转型提供长期资金支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养老基金作为长期投资者,可从专业和公司治理的角度影响项目进程和企业管理,促进提高经营效率。
  
  上述两个领域的投资规模最高可以达到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20%,如果以去年养老基金资产净值为基数进行推算,这意味着可以动用的养老基金资金达到4000亿元。
  
  “养老基金将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说。
  
  养老钱投资股市安全吗?
  
  “股市亏损,不能作为整体亏损”
  
  养老基金一旦投资出现亏损,谁来承担责任?担心养老基金投资股市安全与否的声音,从来没有消失过。即使是一些社会保险的研究专家也有类似的担心。
  
  人社部发言人李忠此前曾表示,将来实际运营中,养老基金进入股市的规模与时点,不是由政府操作,而是由授权委托的市场机构具体操作。
  
  李忠表示,养老基金投资将是多元投资组合,有20多种投资产品,可分为安全资产和风险资产。前者如银行存款和债券,能获得稳定的绝对收益;后者如股票权益类产品,有一定风险,但可以获取超额收益。
  
  “股市亏损,不能作为整体亏损”,李忠说,只要合理控制好风险资产的投资比重,就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获取综合的投资收益。
  
  “万一亏损,不意味着不可挽回”
  
  李忠还强调,办法明确,养老基金由受托机构选择托管银行进行托管,除一部分自主投资外,其他要选择有经验的投资机构进行投资。这些机构主要从具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企业年金管理经验的机构中选择。
  
  目前,全国社保基金的年均收益率在8.36%,企业年金的年均收益率在7.87%,“有理由相信养老基金交由这些机构管理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收益,而不能说只要投资就势必出现亏损。”李忠说。
  
  李忠还表示,基金投资万一有亏损,也并不意味着不可挽回。在市场运营过程中,随着各类投资品种市场价格的变化,养老基金的净值也会出现短期波动,办法规定了应对方式。
  
  李忠介绍,比如说受托机构按照年度净收益的1%提取风险准备金,投资管理机构从当期收取的管理费中提取20%作为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投资亏损。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网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 时间: 2015-8-24 17:31

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包括标有“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劳动关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与本网联络,请在15日内联系junbo@hr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