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劳动关系网 >职场文摘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面试时自我介绍多久合适?小心面试的5大雷区!

  “您对我们公司本身有何了解?”“对所申请岗位有何认识?”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连续给出“不了解”和“大概和之前工作类似”的答复,则无疑会让用人部门负责人皱眉。在日常招聘活动中,面试者不慎触及面试官禁忌的现象并不罕见,本文将逐一盘点这些容易触礁的情形。

  雷区一:缺乏基本背景调查

  如同前文所述,面试前未做足功课,对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一无所知,无疑是犯了面试大忌。尽管某些求职者注重形象,穿着得体,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缺乏基本的知识储备终究会大大拉低其在面试官心中的评价。正确的做法是,即使时间仓促,至少也要浏览一下招聘网站上的公司简介、公司官方网站及所申请职位的职责描述。

  我曾面试过一位财务岗位的应聘者,她虽不具备出众的外表和名校背景,却凭借对公司的深入研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其他应聘者仅能泛泛而谈时,她已能具体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据最新公开的财务报告,贵公司主营业务为……,当前的利润率约为……,主要盈利来源是……。在这一领域内,诸如XX公司和YY公司表现出色,他们的相关业务营收分别为……。相比之下,我们认为贵公司在XX业务板块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注意到该业务领域的营销投入显著高于同行业水平……”。如此详尽而专业的分析,令财务总监刮目相看。

  雷区二:自我介绍过于简化或冗长

  面试之初的自我介绍环节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双方快速进入面试情境,也为求职者提供了适应环境的时间,同时也让面试官有机会初步了解应聘者基本信息。部分新手面试官可能还未熟悉简历内容,资深面试官虽不一定依赖简历,但仍期待借此环节获取更直观的印象。

  许多应聘者在自我介绍时要么轻描淡写地说一句“简历上都有,您可以先提问”,要么滔滔不绝地讲述长达十分钟的工作经历,即便面试官显露出不悦,仍坚持举例详述每一项工作经验。

  理想的自我介绍时长应在1至3分钟之间,既不宜过短以致无法充分展示自己,也不宜过长致使面试官感到枯燥乏味。

  雷区三:炫耀多个offer以抬高身价

  一些面试者声称自己握有多份offer,以此彰显自身价值,并认为凭借雄厚的实力一定能在面试中胜出。例如,我曾遇到一位中年求职者,无论言谈举止、形象资历均十分出色,一度被用人部门认为是最匹配人选。

  然而,在最终决策阶段,集团董事长并未通过此人。董事长解释道:首先,他在职期间获取了大量offer,如果每一轮面试都需要占用工作时间,甚至可能借出差名义私下接触新雇主,此行为颇值得怀疑;其次,他持有众多offer却迟迟未能决定,显示出对自己职业定位的认知可能存在问题,这样一位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尚不明晰的员工,恐怕难以委以重任;最后,相比选择一位不确定性较高的应聘者,公司更倾向于录用明确表达加入意向的人才。

  雷区四:过度谦逊与后续变卦

  有一类应聘者在面试全程表现得极其随和,愿意接受公司任何职位和薪酬安排,看似在同等条件下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然而,一旦通过终面,进入到offer协商阶段,态度往往发生戏剧性转变:

  “虽然我曾表示无所谓,但实际上我有两个孩子,期望每月到手薪资不能过低,提及的薪酬是指税后,并且额外补贴需要以发票报销形式发放。”

  “关于外派问题,我不能接受长期驻外,短期出差几天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家中还有家人需要照顾。”

  “我确实渴望加入贵公司,但在入职职位上有所期望,这次跳槽正是为了寻求晋升机会。”

  这种前后言行不一、试图在最后关头扭转局势的做法,极易引发面试官的不满与反感。

  雷区五:盲目攀比与夸夸其谈

  另一种面试者喜欢夸大其词,甚至编造事实。例如:

  一是遭遇面试官“碰巧”的挑战,即面试官来自应聘者当前或过去的公司,询问具体情况时,应聘者谈论的内容却驴唇不对马嘴,直接导致被淘汰。

  二是采用“鸵鸟策略”,当被问及具体成绩时,以“涉及公司机密不便透露”或“时间久远记不清楚”为由搪塞过去。

  三是低估面试官的背景调查能力,信誓旦旦地承诺可接受背景调查,实际上早已在离开会议室之际就被揭穿真面目。此类应聘者常常声称与某位人士关系密切,业绩斐然,但实际经调查后发现完全是子虚乌有。

  不诚实、品行问题加上夸夸其谈,不论如何粉饰,这类面试者最终只会走向淘汰的命运。

  当然,除了上述五大雷区之外,还有一些常见的面试失误,如:

  “我认为一同面试的伙伴都很优秀,我只愿为他们鼓掌。”

  “我想知道面试官对我本次面试表现有何评价。”

  “我从上家公司离职的原因是与上级争吵,我看他不顺眼。”

  “能否请问X董,贵公司的五险一金缴费基数和比例分别是多少?”

  鉴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一一列举。面试实为一门技术活,不只是简单的交谈过程;而在面试过程中,确实充斥着诸多可能导致面试失败的误区。这些误区反映了面试官依据公司用人标准和评估要素做出的判断。

  因此,诚挚希望广大求职者能够避免在面试雷区中跌跌撞撞,同时也祝愿各位人力资源从业者在今后的面试过程中不再频繁遇到这样的窘境。

 

相关阅读:开工利是:劳动报酬还是福利红包?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网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 时间: 2024-03-14 10:44

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包括标有“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劳动关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与本网联络,请在15日内联系junbo@hr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