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业务外包>印度:全球金融外包金字塔顶端的国度

业务外包
生产流程外包
物流仓储外包
金融外包

服务外包,超越印度不是梦


  中国和印度是当今世界服务外包产业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关于中印服务外包产业之间比较的话题一直未曾间断。中国业者一直怀揣超越印度的梦想,我认为这样的梦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不可否认,印度是当今世界服务外包产业最强的国家,目前中国和印度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让我们先看一些基本的数据。
  
   Nasscom的数据,2007年印度软件和服务总产值为395亿美元,从业人员规模在163万;IDC的数据,2007年中国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为152亿美元;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截至2008年8月,中国服务外包从业人员为39万;2007年,印度的离岸外包市场规模约为300亿美元,中国不到20亿美元。
  
   以上数据因为出自不同机构,可能不具有严格的对比性。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印度在全球服务外包领域似乎是分属不同重量级的选手,根本无法对抗。但是我们仍然认为,超越印度的梦想并不遥远,也许在未来5-8年左右,中国就可以取代印度。
  
   中国服务外包超越印度的信心,来自与我们对中印之间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优劣势的比较和分析。
  
   中国服务外包超越印度的七大理由
  
   从分析来看,中国服务外包能够超越印度有以下七大理由:
  
   1、人力资源优势
  
   中国和印度同为人口大国,中国人口约为13亿,印度约为11亿。但是整体的人口素质却截然不同。印度目前的文盲率在50%,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就更少。中国的文盲率大约在5%-8%,高等教育普及率大约在6%-7%之间。中国在全国建有250所大学,具有强大的人才培养能力。2007年普通高校在校生1700多万,2008年中国高校毕业生559万。中国的人才培养能力大大超越印度。再具体到服务外包产业的人才供给来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高校有80%以上的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中国的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中,约有10%是计算机相关人才,加上以前毕业的相关专业人才,中国每年能为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一百多万基础人才,印度能够提供的基础人才量大约为中国的三分之一。
  
   当然我们也承认,中国因为教育体制不合理、产业起步相对较晚等因素,目前市场上的真正符合服务外包企业要求的人才并不多,但是中国正在积极的改变这一状况。从中央到地方,中国的各级政府正在积极的推动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的培养。商务部联合地方政府每年通过资金补助的方式,鼓励企业加快人才的培训,同时,政府和民间机构通过多种合作方式,也在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方面的投入。中国的20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为了突破未来的人才瓶颈,纷纷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中国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战略已经初显成效,目前仅南京、天津、无锡三个城市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培养的服务外包人才就在4万人以上。
  
   随着近年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印都面临着人才紧缺的苦恼,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员工流失率高,人力成本不断提高。但是,若在中印之间进行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印度比中国更为艰难。因为印度发展较早,产业规模经过不断扩张,已经非常庞大,但是人才培养和输送严重落后,导致员工频繁跳槽,工资飞涨。目前中国软件工程师的平均成本要比印度低30%-50%。但因为中国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所以整个行业的员工流失率与印度大体相当。
  
   2、庞大的内需市场
  
   印度在人力资源方面落后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人才培养和输送能力的背后,代表的是国家整体的教育水平和能力。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根本在于教育。印度在教育上相对中国的落后,必将导致其长期发展动能的不足,具体将会表现在经济增长乏力,内需市场长期不振。印度的离岸外包业务占业务总额的比重达到令人惊讶的80%,其实也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其国内市场需求实在是微乎其微。
  
   在当前全球经济开始步入下行周期的情况下,一方面,欧美国家的政府为了控制失业率,保护就业机会,必然迫使政府的相关部门和企业大量减少离岸外包,使就业机会留在国内;另一方面,企业出于保护现金流、应对危机的需要,也会大量裁减非必要业务,导致大量的外包机会流失,这对严重依赖离岸外包市场的印度服务外包产业是非常可怕的。
  
   中国与印度则完全相反。中国的离岸业务只占到15%左右,在岸外包业务占到了大约80%。2008年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在金融、电信、政府及事业单位、制造业等领域有大量的发包机会,即使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有研究认为,中国国内的IT服务支出预计将会以2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10年,会达到140亿美元左右,成为全球IT服务支出前10位的国家之一。中国如此庞大的内需市场正在逐步的释放出来,强大的内需市场足够支撑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3、完善的基础设施
  
   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与印度相比保持了绝对领先的优势。
  
   截至2007年底,中国大陆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57.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6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7.8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2003年以来,铁路建设累计开工总里程达到12902公里、投资总规模达到8682亿元,投产新线6210公里。中国共有大约150个民用机场,联结了大部分一级和二级城市,其中30多个城市拥有国际机场及国际直达航班。在过去五年中,中国新增电力装机3.5亿千瓦,是1950年到2002年53年的总和。中国能够为主要服务外包基地提供稳定、不间断的双电源供电,拥有网络连接率高达99.98%的世界级电信基础设施。
  
   而印度在基础设施方面则非常落后。仅以电力方面来看,印度人均年耗电量约为350千瓦时,只有中国的一半,每年新增装机容量也只有中国的1/3。印度全国电力供应十分短缺,即使是首都新德里也未能幸免。
  
   根据摩根斯坦利的一份报告,未来十年新兴经济体将总共投入21.7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其中中国9.3万亿美元(占43%),印度有2.8万亿美元。由此看来,对于印度,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至少还要领先15年以上。
  
   4、良好的政治环境
  
   抛开与中国的比较,仅从印度本身来看,我们认为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目前仍然处于机遇期。印度曾经坚持学习前苏联模式,搞了30多年的计划经济,直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意识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正确,于是逐渐放开国内、外的自由贸易,解除对外资的限制,此后,印度经济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发展前景也让人感觉比较乐观。但是印度经济,包括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就是缺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是印度经济长期发展必须要挣脱的枷锁。2000年以来,印度已经发生了近30起可以称之为严重的恐怖袭击。特别是近两年来,印度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甚至于有恐怖势力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欧美人士,这对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十分不利。就在今年的11月,印度孟买还发生死亡200多人的恐怖袭击。印度政局不稳的原因非常复杂,我们在此不做更深层次的探讨,这也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简而言之,基本可以归纳为三方面:一,印度是多民族、多宗教国度,不同的宗教、民族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二,是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产生极其巨大的贫富差距,导致社会冲突不断;三,没能构建和睦友善、共同发展的周边国际政治关系,加之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时隐时现,使得国内常遭恐怖袭击。就以上三方面因素看,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在短期内消除。这其实也说明了印度想要在短期内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政局依然是艰巨的任务。
  
   5、中国发达的制造业优势
  
   从最新的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来看,结合一国生产要素禀赋结构来选择产业发展的优先顺序是科学的。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中某些产业发展较多,是因为这个国家的资源要素结构中某些要素相对充裕,从而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较低,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印度与中国同样是人口大国,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明显的人力资源优势,这种优势的选择结果是优先发展人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中国在过去30年中,基于大量产业工人资源要素的禀赋优势,在制造业发展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制造业足够发达之后,同时随着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现在开始选择向更高端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制造业提升,同时大力发展以服务外包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这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说是顺势而为。而印度的制造业非常落后。印度走上发展服务业之路也纯属偶然。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卡迈勒?纳特曾经在新德里接受采访时也承认“对印度来说,制造业的增长非常重要。”制造业中的每一个就业岗位都可能在服务业中增加数个就业岗位。印度超常规的发展,服务业跑在了前面,制造业落后,必然会导致众多矛盾的集中爆发,诸如贫富差距引起国内阶层对立,社会动荡加剧等。而其服务业缺少制造业的支撑,又只能把服务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欧美等国际市场。虽然我们现在都相信世界是平的,但其实世界并不绝对是平的,把产业命脉寄托于其它国家绝对不是一件安全的事。特别在世界经济出现动荡的时候,印度所面临的风险将会被几何放大。
  
   对于中国而言,全球经济陷入衰退,虽然对中国也会产生影响,但是归根结底,中国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及强大的经济实力,能够保证国内产业的良性联动和运转,抗风险能力也就大为提升。
  
   6、金融危机致使印度服务外包产业陷入困境
  
   全球经济即将经历衰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恶化,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矛盾,包括主要受灾国的国内矛盾,将会在2009年集中爆发。80%的服务外包业务寄托于海外市场的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将会面临一次严峻的考验。
  
   印度的信息科技公司如Infosys、Wipro和塔塔谘询服务(TCS),曾经是印度经济复苏的主力,这些公司因为解决千年虫危机而跃上全球经济舞台,此后大致维持每年40%以上的惊人成长。但现在,他们的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Nasscom预估,未来几年营收成长率将腰斩至20%-25%。但我们认为这种估计还是乐观了。Infosys公司已经降低其08年的营收增长率,为13%-15%,远低于多年来30%的成长率。印度IT产业40%的年盈利来自于全球金融服务商,其外包产品的61%是售往美国的,30%的市场在欧洲国家。实际上,从去年夏天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冲击最为严重的就是欧美的金融机构,华尔街四大投行无一幸存,最终连花旗银行都摇摇欲坠,我们可以想见本次危机的能量有多大。不管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和企业如何镇定,实际上,9月至12月,班加罗尔已经裁员超万人。从巨大的人才缺口得不到满足,到大规模的裁员,也许我们能够感觉这必将是一个横尸遍野的冬天。
  
   当然,中国也同样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对中国而言,这似乎更多的是一种机会。当海外企业大模裁员时,中国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却在到处“抢人”,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甚至有些到印度去招人,还有企业在积极的谋划开展海外并购。中国企业有能力谋划冬天过后的春天该如何继续,有能力考虑更长远的发展,是因为中国遭受的冲击远比印度要轻,是因为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的是国内市场,是因为更大的国内市场正在逐步被发掘出来。
  
   当然,我们并不希望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包括印度在内,在全球经济危机下陷入困境,因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大环境的恶化必将对中国不利。但如果在中印服务外包产业之间进行比较的话,此消彼长是定律。所以我们可以说,本次经济危机缩短了我们超越印度所需的时间。
  
   7、中国具有后发优势
  
   如果把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起步、发展、成熟、衰退四个阶段的话,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才刚刚步入发展阶段。而印度则已经到了发展末期,开始步入成熟。印度大型服务外包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开始收获规模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甚至必须开始采取防守战略,以保持不会衰落。而中国企业则不断获取经验,提升管理和交付能力,扩大规模,加之中国企业自身在北亚地区的地理和文化相似性、语言因素所确立的优势,以及中国国内市场的绝对优势,将会快速的发展,并在国际市场上与印度企业展开竞争。当中国企业能与印度企业能在国际市场上分庭抗礼之时,必然进一步迫使印度企业放弃超额垄断利润。当它的利润水平下降后,其庞大规模的人员管理和成本控制会变得非常艰难。有文章披露,通常软件服务业大公司的毛利润率在15%左右,净利润率在3%。而印度软件外包服务公司,如Infosys,其毛利润率高达42%,净利润率高达26%。目前中国并不会实质威胁到印度的市场份额。但是正是其超高的利润支撑了印度企业的高速成长。一旦中国企业开始参与竞争,印度企业的利润水平必然下降,其继续高成长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了。
  
   中国的后发优势,使中国现在正处于超越印度的过程之中,而印度服务外包产业自身在发展中的任何问题,都会让中国超越印度的速度加快。比如前不久发生的印度第四大服务外包公司——萨蒂扬公司的财务造假事件,极大地打击了全球投资者对印度这一产业的信心,而让他们更多的把目光转向中国。
  
   超越过程中的变数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相对印度,未来的发展优势是明显的。然而拥有优势并不代表未来就一定能够把梦想变为现实。如同下棋的双方,在棋局没有最终结束,双方就还处于博弈之中。实际上印度企业也在积极的谋取变化。比如在本次经济危机到来之后,印度企业在欧美市场需求减少,国内市场需求长期无法成形的情况下,不得不加大对中国传统优势市场的争夺。危机的压力已经变成了强大的竞争力。中国主要承接日、韩外包业务的企业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到,在日、韩市场遇到来自印度的竞争已经越发激烈了。甚至,印度企业早已经开始对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大本营”——中国国内市场展开争夺。两三年前,印度企业进入中国还只是战略布局。但是现在,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印度企业开始大举进入中国以及周边的市场。印度企业的通常策略是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一方面,通过并购,降低“外来竞争者”的不良印象;另一方面,通过并购以最快速度获得本地人才,对企业进行本地化管理,消除文化差异的风险,同时还能以中国为跳板,进一步争夺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市场,分化中国企业的传统优势。实际上,前来竞争的印度企业普遍实力雄厚,他们在人才的争夺和保留,以及市场宣传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一旦中国传统优势市场被印度企业占据或大幅度瓜分,对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而言会是一个重大损失。如何“不被对方抢走自己碗里的肉”,这是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必须尽快采取策略,加以应对的问题。
  
   结语
  
   当我们在谈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将会超越印度,以及如何超越印度时,很容易会将中国和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相对立起来,并以竞争的敌视眼光去看待。其实中印之间除了竞争,还存在很多合作的机会。通过合作,可以把蛋糕做的更大,双方也才能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2008年,Gartner公布了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全球30个适合外包的国家,中国不可能和其中的每一个国家展开竞争。在中印两个服务外包大国之间,或许合作是更好的选择。
  
   对于中国的业者而言,我们心中拥有超越印度的梦想,但是超越不应该是目的,它应该是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定位追赶,以图自强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