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劳动关系网 >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生育保险可报销哪些产检项目?能报销多少钱?

  从怀孕到生产,孕妈妈和胎宝宝都存在一定风险,在医疗、检查等方面都有花费。那么,这期间有哪些费用可以通过医保报销呢?

  职工生育保险产前检查报销范围

  1、常规项目

  产检、血常规、血型、血糖、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梅毒血清学检测、HIV筛查、心电图、胎心监测、B超。

  2、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安排的备查项目

  非整倍体母体血清学筛查、丙型肝炎抗体筛查、血红蛋白电泳、抗D滴度检查(Rh阴性者)、甲状腺功能筛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宫颈分泌物检测淋球菌、宫颈分泌物检测沙眼衣原体。使用目录范围以外的项目,不能纳入报销范围。

  生育保险领取条件

  国家规定,无论是男员工还是女员工,已经生过孩子或者没生孩子,公司都要按照员工社保缴费基数的0.8%到0.85%缴纳生育保险,员工个人不用掏钱。生育保险交满一年,并且怀孕的时候仍然在缴费,生孩子的时候就可以报销了。

  生育保险报销范围

  生育保险报销分为生育医疗待遇和生育津贴。生育医疗待遇就是在生孩子或者流产过程中花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生育津贴简单来说,就是在女员工休产假的过程中,按照单位上一年的平均工资,给产妇发钱。

  生育医疗待遇可以报销多少

  关于生育医疗费的报销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固定报销金额,也就是无论你花了多少钱,社保机构都会按照固定的数额给你报销。比如北京市,产检可以报销大约1400,在三级医院顺产大约可以报销3300,剖腹产大约报销4400,在一级医院或者二级医院生产的,报销的数额会少一些。

  另一种是根据你花钱的数额,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报销,花的多报的多,花的少报的少。比如说广州市,怀孕之后要先去定点医院进行就医确认,怀孕过程中所有的检查和手术都在定点的医院做,生完孩子去结算的时候,只需要掏自己应该支付的那部分就行了。一般来说,如果不用报销范围之外的药品,生孩子基本花不了什么钱。

  生育津贴能领多少钱

  生育津贴计算公式: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30x乘产假天数。(职工缴费基数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一年月平均工资计算);正常来讲,女员工的基础产假是98天,如果是剖腹产,就再加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就多加15天。

  假设你们单位上一年的平均工资是5000,如果是顺产,那么可以领到5000÷30×98=16333元。

  如果是剖腹产,就是产假再加15天,那么可以领到5000÷30×(98+15)=18833元。

  生育保险报销需要哪些证件

  单位提供:《**市领取职工生育保险待遇汇总表代收据》、《**市生育保险待遇申报表》

  员工提供:职工及配偶身份证原件、复印件;结婚证原件、复印件;《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或《生育证》原件、复印件;婴儿出生或死亡证明;医疗费用原始凭据;住院病历复印件加盖医院公章;明细费用清单;职工本人银行结算户存折复印件等。

  如果是异地生育、夫妻双方中女方没有生育保险、流产等情况,需要提供的材料会更多一些,建议咨询当地的社保局或者公司会计。

  特殊情况,如何报销

  1、夫妻只有一方参加了生育保险,都能够报销吗?

  如果是女方参加了生育保险,生育医疗待遇和生育津贴都不变;如果只有男方参加了生育保险,生育医疗待遇可以报销,生育津贴就没有了。不过也有部分地区会发放10天的陪产津贴,计算公式是:男员工公司平均工资÷30×10。

  2、三孩可以报销吗?

  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三孩可以报销,并且和一孩的报销标准一样;而不符合计划生育的二孩是不可以报销的。

  3、工作地和户口所在地不同,去哪里报销?

  在哪里交的生育保险,就在哪里报销。有些女员工在生孩子的时候会选择回户口所在地生产,方便家里人照顾,这种情况也是可以报销的,不过手续比较麻烦。

  4、在非定点医院生产可以报销吗?

  在非定点医院生产,生育医疗费是不能报销的,但是生育津贴依然可以领取。

  当然啦,我国各地的生育保险政策是自行制定的,没有国家层面统一的执行政策,所以各个地方可能略有出入,本文只是举了几个常见的情况,如果真的有需要更细致的了解,可以拨打12333咨询当地社保局。

 

相关阅读:三期”女职工难题破解,一文学会产检假、产假工资、哺乳期...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网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 时间: 2023-10-20 13:30

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包括标有“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劳动关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与本网联络,请在15日内联系junbo@hr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