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劳动关系网 >聚焦中国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中国仍在释放“人口红利”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中国人口红利衰竭、劳动力优势消失。然而,我们的地区分析却显示,由于当初计划生育执行力度的差异,沿海与内地人口红利呈现“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过去20多年东部沿海出生率明显低于内陆地区,因此沿海社会抚养负担低,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但20年过去了,内陆地区当初的高出生率却由劣势转变为优势,青壮年劳动力占当地人口比明显上升,人口红利仍处于释放期,有助于增强当地未来经济增长潜力。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尤为显著。更多企业将搬迁到内地区域以追寻尚存的人口红利,给当地创造就业岗位、推动消费,同时也有利于内地的服务业和房地产发展。
  
   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会继续赶超沿海地区,这不仅来自于政府政策的支持,还有重要的内力推动——从人口红利的持续性来看,未来一段时期内陆地区的劳动力结构明显优于沿海:
  
   1.第一代农民工返乡。
  
   中国目前平均劳动力年龄达到35岁,意味着第一代出去打工的农民工已经比较年长,这些熟练工在沿海地区打工数十年之后,现在面临子女教育、父母养来,因此回到了内陆地区。这意味着内陆地区不乏熟练劳动力。
  
   2.计划生育执行力度的差异,造成沿海与内地人口结构“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
  
   中国在19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之后,初期执行比较严格的是沿海地区。因此,从1980年代开始的20多年,沿海地区的社会抚养率明显下降(由于新生婴儿数量少,负担轻),带动其经济增长很快,超过内陆地区。而内陆地区则由于初期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够严格,出生率高,抚养负担重,这也是造成在1980~2000年的长时间内陆经济增长相对较为滞后的原因之一(当然,其他重要因素还包括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基础设施投入较早等)。
  
   但是,如今20余年过去了,内陆地区当初的劣势转变为优势:沿海地区的抚养率开始上升,因为其老人数量增加,而当初严格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也使得目前青壮年劳力增量减少,人口红利逐渐衰微;与之相反,内陆地区当初“超
  
   生”的一代人目前开始进入青壮年,带动当地工作年龄人口占比上升,抚养率下降,人口红利仍处于释放期。
  
   人口结构的“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或者应该说二十年沿海、二十年内陆),造成了目前内陆经济的内生动力也强于沿海。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省由于1980年~1990年代出生率较高,是目前人口红利最强劲的省份,当地劳动力及其他成本依然较低。这些省份人均GDP不到我国的出口竞争对手如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的一半,而沿海省份的人均GDP已超过这些出口竞争对手,这显示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存在,只是需要企业去内地发掘。这也是为何目前沿海地区制造业的劳动力市场较为紧张(体现在“求人倍率”显著高于1),但内陆地区依然相对宽松的原因此外,内陆地区年轻人占比较高的人口结构,也有利于当地消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