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广州新闻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事业单位早期下海者养老方案已定

广州市劳保局:已参保老年居民养老险人员宜逐年缴费等待新规

  新快报讯 (记者 文安 实习生 饶静)早期下海的企业人员早有了养老保障,同期离岗的事业单位人员如何养老?昨日,广州市劳动保障局养老处处长陈敏透露,广州早期离开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费方案已经制定。

  “市属事业单位人员还可不可以补办养老保险?如果已参加老年居民养老,以后怎么对接?”一名早期下海的事业单位人员问。

  据了解,因市企和省企早期下海人员及广州市老年市民先后有了补办养老保险的政策,数万市属、省属事业单位早期下海人员非常期待自己的养老问题。

  陈敏表示,该类人员的养老问题政府已有考虑,在去年惠民66条的措施当中,市委、市政府已明确要求逐步研究和解决该问题。他透露,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基本的工作方案应该已经形成,目前正在履行有关的程序。

  关于早期离开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和目前实施的居民养老保险办法的衔接问题,陈敏建议,若已参加居民养老,宜选择逐年缴费的方式,为下一步转接做好准备。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有三方法

  养老转移他市须有社保公函

  新快报讯 (记者 文安 实习生 饶静)广州市劳动保障局养老处处长陈敏昨天表示,保险转移不是广州独有的问题,要全国转移,首先要全国统筹。

  陈敏建议,劳动者转移养老关系有三种方法:第一,按照规定,把就业地所建立的养老保险关系转到新的就业地,但前提是在具体办理手续时,必须要当地社保出示同意的公函,贸然转走可能丢失信息。

  第二,国家制度允许劳动者把养老关系暂存在当地,“比如我暂时没有找到新的工作,可以保留在原地的关系所在地,还是按照政策的规定,给你保留关系,继续为个人账户计息”。

  对第三种——退保,陈敏直言不赞同,“养老关系中断,对你老年的生活保障没有帮助。”

  广州居民医保将添惠及老人新政

  到二级医院就医享社区报销待遇

  新快报讯 (记者 文安 实习生 饶静 通讯员 吴子因 林甲松)若住地偏僻或所在社区医疗条件有限,参保老人也可选二级中医院定点,在享有“高级别”诊疗的同时仍依照社区门诊标准报销。

  新快报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劳保局获悉,为方便老年人就诊,医保机构已出台扩大社区选点机构范围的新政策,并新增14家医疗机构供参保老人选择。目前广州居民参保医疗保险的队伍已扩充至166.8万人,超额完成本年度扩面计划。

  据市劳保局医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原政策设置,老年居民享受门诊待遇,只能选择社区医疗机构,并依照社区40%的比例报销药费,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偏远地区确难找到符合医保政策规定的定点机构,这种情况在南沙、萝岗、白云等区较为普遍。劳动保障部门为此做了专题调研,并决定将市内一些二级非营利性中医院设定为门诊选点范围,“也就是说,老人到二级医疗机构(一般为区级中医院)治疗,仍能享受门诊报销待遇”。

  据有关人员透露,在上月末新增14家定点医疗医院后,医保处还将配合新规定,在类似区域大规模再扩门诊定点机构,届时可能会有更多二级医院成为居民医保的定点候选单位。

  提醒

  毕业生空当期莫错过医保

  广州某小学毕业班学生梁润琪在7月5日凌晨突发心脏病,13天后猝然离开了这个世界。由于ICU重症监护室治疗开销大,短短10多天,她的诊疗和抢救费用超过7万元。

  润琪是六年级毕业生,发病时已离校,经协调,医保中心为润琪开通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批准其享受医保待遇,润琪的医疗费已有5万多元进入到了追溯办理阶段,可依比例享受报销。

  市劳保局医保处负责人特别提醒,毕业生在离校空当期,应及时在母校办理参保登记,以规避意外伤病带来的经济负担。

  据悉,毕业生在离校前办理医疗保险,将享受一年的医保服务,“特别是应届大学生,找工作的空当,如果没有医保,可能有伤病风险”。

  数字

  18.9万参保人报销4453万

  “参保缴费一共80元,第一次伤病就报销了6000多元,没想到真有这么多!”广州市黄埔区荔园小学学生张健勤在运动时摔伤右手。“第一次手术花了一万多元,报销就有5000元,家里的负担减轻了一半。”健勤的妈妈告诉记者,医保政策给了她实实在在的好处,是她的一颗“定心丸”。

  据市劳保局医保处龙云介绍,居民医保政策实施至今,全市共办理参保登记人数166.8万人,居民医保基金收入达8617万元,累计发放居民医保卡68.3万张。截至本月12日,有18.9万参保人享受了看病报销的待遇,基金为此支出4453万元。仅黄埔一区,截至目前已有3000多人享受待遇,人均报销500元。


作者: 来源: 新快报 时间: 2008-12-18

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包括标有“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劳动关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与本网联络,请在15日内联系junbo@hr668.com.